close

指導教授: 楊裕富 博士

小組成員: 張靜雯(B10233321)
              鄭尹祺(B10233322)
              劉容伸(B10233323)
              鄭璦臻(B10233324)

參訪主題: 交趾陶

參訪地點: 嘉義新港鄉 古笨港交趾陶工作室 古笨港陶華園

參訪時間: 2013/10/23(三)

參訪師傅: 張雅雄 老師

 SAM_0858  

SAM_0872  

Q1:老師剛開始是如何接觸交趾陶?

A1:原本是雕塑師傅,因緣際會下對交趾陶產生興趣,而開始接觸交趾陶.


Q2:老師接觸交趾陶的時間有多長?

A2:10年多.

SAM_0867  
Q3:交趾陶的製作步驟?

A3:選土配土 → 練土養土 → 塑胚 → 修胚 → 素燒(第一次燒)→ 上釉藥 → 進窯燒(第二次燒).

DSC_0369  
Q4:常用那些塑形方法?

A4:手捏成形和壓胚成形.

DSC_0368  
Q5:雕塑交趾陶的技法是甚麼?

A5:捏 堆 塑 貼 刻 劃

SAM_0866  
Q6:完成一件作品大約需要多少時間?

A6:要依照成品大小而定,一般大小大約半天塑型,放置兩個禮拜乾後(不能有水分),才能先素燒,再上釉,上完釉在燒(總結燒兩次).

1003229_650452361641959_1502957043_n  
Q7:製作交趾陶最困難的部分?

A7:製作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困難的地方,像燒陶的時候,不一定每個地方都會成色,交趾陶較艷麗但不穩定,容易釉裂(玻璃碎裂的樣子),硬度不高容易風化.

SAM_0864  
Q8:交趾掏燒製時的溫度大約是多少?

A8:約800多度,屬於低溫燒製.

SAM_0888  
Q9:交趾陶大部分是應用在哪裡?

A9:除了裝飾之外,大部分也會配合廟裡的故事製作,像是封神榜、西遊記、八仙過海都蠻常做的.

SAM_0882  

與張師傅的合照

 

 

 

 

SAM_0889

SAM_0870  

SAM_0861

SAM_0886

SAM_0884  

 1390520_650452871641908_1132324453_n

1377982_650450961642099_216289310_n  

1395139_650451304975398_78095682_n

SAM_0869  

SAM_0881  


心得---

張靜雯:雖然我住在嘉義也知道新港的交趾陶,之前也有去參觀一次,不過也都是走馬看花,這次的機會讓我能夠深入的觀察製作過程,還有燒窯的狀況,以及上色的方式,還有經過師傅的解說讓我更了解交趾陶更深層的學問,每項傳統工藝背後都有好幾道繁雜的程序,以及困難的地方,並不像想像中的簡單容易,不是說花個一兩天就能學的會的,而且像交趾陶這麼漂亮華麗的工藝真的需要大家用心觀察它的美,支持它。

鄭尹棋:在這科技的進步之下,傳統工藝常常被忽略,這次難得的去參觀了交趾陶,也第一次的訪問了專業的師傅,都有著不同的感覺,從最初到最後一步幾乎都是由雙手親至製作而成的,其中許許多多的辛苦都是我們不能想像的,任何一件作品都很美,大型的作品中也不知道包含了多少人的汗水在其中,真心的希望她不有被埋沒的一天,而是能一直成長茁壯,發揚光大。

劉容伸:第一次接觸交趾陶,十分的感興趣。不論是一開始的塑型,亦或是上釉,都是令人大開眼界。看到有師父們為了傳統工藝而努力,那認真且專注的神情,感動不已。這一次的採訪又發現了許多不同的美麗,原先普通的東西經過巧手,便變成了與眾不同的作品,期許自己也能為了這樣而努力。

鄭璦臻:這次的訪問很新鮮,因為是第一次去訪問專業人士,一大早坐火車到嘉義訪問,抱著一顆興奮又雀躍的心,踏上了此次的訪問之路。在訪問前有先查了一下「交趾陶」到底是什麼東西,以前只有在考卷上看過,並沒有真正了解,但在結束訪問後,似乎對這項傳統工藝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,是與陶器和瓷器有所區別的,還有特有的釉裂材質。多虧這次的訪問讓我得到了更多的知識,也令我有一種特別的感觸,還好有這麼一群人默默的守護著「交趾陶」這珍貴的文化資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10233321張靜雯 的頭像
    B10233321張靜雯

    B10233321張靜雯

    B10233321張靜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